TCO與國寶級歌仔戲藝師廖瓊枝合作《牡丹薪唱》,一開場便以廣播形式登場,也許是意味著廖師以「廣播歌仔戲」漸被人所知的形象。
廣播形式介紹著各段表演重點及廖瓊枝生平,另也訪問演員,阿K印象最深,便是張孟逸所說:「傳承不只傳藝也要傳德。希望老師身體健康,繼續帶著他們前進,也謝謝老師給她信心與勇氣,並對老師說,她會很勇敢走傳承這條路。」
演出由廖瓊枝帶領第一屆藝生:張孟逸、林芸丞;第二屆藝生:王台玲、江亭瑩、姜琬宜、簡郁庭;青年演員:吳米娜、鄭云茜 共同協演;特邀:寒雲、呂雪鳳。主持人:陳美枝。(特邀)
臺北市立國樂團與其搭配,帶給歌仔戲不同風貌,配器使用三角鐵很有意思。國樂團編制使曲調更顯磅礡。傳統文武場運用鴨母笛、大廣弦使哭調更顯悲苦氣氛。文武場救場功力也一流,演員小落詞也能無縫接軌。
曲目一由廖瓊枝演唱《李妙惠》—〈日出東山〉,王台玲及簡郁庭兩人協演,一左一右演繹身段,配合著廖師獨特唱腔牽音,無不令人陶醉,演唱結束要進後台也依舊帶著身段,真是優雅。
緊接著由張孟逸及江亭瑩帶來《山伯英台》—〈遊西湖〉,從曲調演唱至演員身段整齊劃一,堪稱經典。
《陳三五娘》—〈留傘〉《什細記》—〈鍾情〉由年輕一輩演員出演,傳承意味濃厚。
特邀演出寒雲為廖師女兒,演唱《望鄉之夜》—〈望鄉〉及《李三娘》—〈遠行離別〉,雖無歌仔味,但獨特的演唱方式為曲目更添風采。母女難得的同場演出,相當溫馨。
另一位特邀演出為呂雪鳳,一下是《三娘教子》中頑皮的薛義,一下子又化身《寒月》中的洪文,與廖瓊枝一搭一唱,真情流露。久久未見呂的歌仔戲演出,似乎少了些「氣口韻味」,我很欣賞呂的唱念腹內,如今腹內仍在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,小可惜呀。
而由第一屆藝生張孟逸所帶來的《李三娘》—〈磨房產子〉,其身段、唱腔、整體鋪陳至如實般的產子過程無不讓臺下觀眾噤聲,表演結束後瞬間的寧靜,更是讓人印象深刻。(張孟逸以《白兔記(李三娘)》一劇入圍第26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表演新秀獎。)
廖瓊枝一人幾乎撐起一半以上的演唱,雖整場無彩扮,但一舉手一投足皆是戲,演唱《山伯英台》—〈哭墓〉、《王寶釧》—〈寫血書〉更不禁入戲要跪下,無處不令人驚艷。廖師被譽為「臺灣第一苦旦」,每次演唱哭調只見她眉頭緊皺、臉部微微抽搐,看似是壓抑式的哭泣,更叫人心疼。她的哭腔是一種自然的存在,阿K更是數度鼻酸,雞皮疙瘩直起。演出結束謝幕更是掌聲不絕於耳,心中悸動久久無法平復。
廖瓊枝致力於薪傳數十年,為便於傳承,更將身段命名,如「鳳凰于飛」、「搖曳生姿」、「顧影自憐」等,也錄製五大齣戲《陳三五娘》、《王寶釧》、《什細記》、《山伯英台》、《王魁負桂英》,讓更多後進演員有樣本便於學習。
整場演出咬字清晰,讓觀眾目光只需專注在台上。雖有部分落詞、搶拍,仍瑕不掩瑜,精彩絕倫。
幕起幕落之間,樂團加上眾演員以其內蘊、細緻身段、優美唱腔帶給台下觀眾無法忘懷的表演。佇立於觀眾心間的是歌仔戲那份美、那份感動。
台頂的劇本有人寫,熟悉腳步就會曉行,台腳的人生天註定,悲歡離合自己擔輸贏。
瓊枝自小無爹無阿娘,孤女在世步步受驚惶,若不是這款的艱苦子,哪會開嘴唱歌就藏悲聲?
總是大家來相疼,牽成臺灣第一苦旦的好名。
(〈凍水牡丹〉,施如芳詞。)
廖瓊枝,一位無私奉獻在歌仔戲薪傳的國寶級藝師;凍水牡丹,就算獨枝也要挺立綻放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阿K工商服務時間:
10/27(五)-10/29(日)《俠女英雄傳》 IN戲曲中心
《凍水牡丹》將於106年年底巡迴演出。
若您喜歡的我的文章,歡迎來幫我按個讚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